日照36所農民工學堂打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堵點”
“南瓜、芋頭銷量阿裏巴巴、日照拚多多雙平台第一,所農地瓜銷量省內前三、民工日照第一,學堂年營業額突破五千萬!打通”11月27日,返鄉大司農農業聯盟負責人常彥磊興奮地展示著市商務局開給他的農民“成績單”。
得益於日照市總工會開辦的“農民工學堂”,這位四年前因缺少技能技術導致投資地瓜品種培育及產品深加工失敗、創業公司欠賬十幾萬元的堵點返鄉農民工,如今成了國內農產品電商佼佼者,日照更帶動莒縣12個鄉鎮2000餘戶農民實現脫貧。所農
近年來,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學堂完善和公共服務提升,農民工返鄉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但他們中很多人存在著技能技術不足的現實問題,成為返鄉就業創業的一大“堵點”。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提升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市總工會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全國首創“點單+定向”農民工培訓模式,通過係統、長效、閉環的技能培訓,讓返鄉農民工有了就業保障。
“農民工在哪兒,學堂就設在哪兒;誰能辦好,就讓誰牽頭辦!”創建伊始,針對農民工分散就業、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市總工會通過合作社領辦、龍頭企業創辦、基地聯辦等舉措成功吸納首批學員。隨後,又本著易學實用原則,在“誰來教、教什麽、怎樣教”上下功夫,既有電商經營、家政服務等大眾化內容,又涉及鮮花切插、手工彩繪等110餘項專項技能,讓農民工各盡所長“點單學習”。
學堂是否有效果,最終還是要看能否提高就業創業收入。為此,在“訂單式”培訓基礎上,市總工會又將技能培訓與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振興項目相結合,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讓農民工“進來就能學、坐下就能練、閑著就能幹”,從而實現“定向培訓”。
“幫我聯係農科院引進新品種,教我線上銷售,以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要是沒有這學堂我可能還在地瓜田裏算小賬!”常彥磊感慨道。現在,他的“薯牛”品牌已成了“山東優秀互聯網品牌”,在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係競賽中名列前茅,他還帶著周邊村民一起種地瓜,畝收入由年均1000元提升至3000元。
學堂打通了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堵點”,成了他們的擇業“百寶箱”,通過培訓有人找到了工作,有人提升了薪金。數據顯示,全市目前已開設“農民工學堂”36所,組織舉辦培訓260餘場次,培訓農民工20000餘人次,直接扶持7000餘名農民工和農村轉移勞動力成功就業創業。
短評
一項創舉善舉
卯丁
市總工會牽頭興辦農民工學堂,助力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是一項意義大、識見高、措施實的創舉善舉。
就業是民生之本,居於“六穩六保”之首,尤其是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發揮部門優勢,主動作為,著力打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堵點”,政治站位高,意義自是重大。
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這種雙向流動,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看清大勢,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體現了高遠的識見。
把返鄉農民工組織起來,實行“點單+定向”的培訓模式,讓農民工“進來就能學、坐下就能練、閑著就能幹”,農民工學堂的運作務實而有成效。
蜜桃97夜夜做禮讚這樣的創舉善舉,期盼更多這樣的創舉善舉!